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1952年,学院成立之初,即汇集了经汇集了吴蕴瑞、吴邦伟、金兆均、徐汝康、章巨林等全国知名体育理论专家教授以及一批青年学者,开展体育理论学科建设。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内同学科中最早被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体育理论被列为国家体委重点学科;1996年,被评为上海市“优势学科”。

体育人文学团队现有教师4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名。根据“拓展学科领域,扩大专业口径”的要求,从建立一级学科的战略目标出发,进一步深化学科的改革和建设,拓展研究领域,开展以体育社会科学、体育伦理、体育文化、体育历史、体育发展战略等为重点方向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建设。近五年来,加强以科研促进教学和团队建设,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科研课题12项,其他横向课题10余项,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人批示5项。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含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15本。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课题组屡次获得多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一等奖、特等奖和全国竞赛三等奖;团队教师获得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项。

近年来,体育人文学科加大地方体育决策咨询服务的力度,重视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积极参与上海市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用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上海体育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等服务,使教学科研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体育决策咨询服务。取得了大量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将以崭新面貌持续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